Image
咨詢熱線:

0431-85542234

Image
當前位置:首頁>詳情內容

什么是保護性耕作技術?


編輯:2025-04-25 00:00:00

一、概述

保護性耕作是人們遭遇嚴重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的慘痛教訓之后,逐漸研究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土壤耕作模式。保護性耕作源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西部的兩次黑風暴,1942年美國成立了土壤保護局,在土壤學家、農學家、農機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總結開發出了保護性耕作法,開始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藥物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

保護性耕作是國內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技術內容之一。保護性耕作作為一項通過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和秸稈留茬覆蓋還田、控制土壤風蝕水蝕和沙塵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節水能力以及節能降耗和節本增效的先進農業耕作技術,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推廣應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應用面積已占本國耕作面積的40%~70%。

2002年以來,農業部開始在全國示范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取得顯著的效果,實驗創新逐步深入、示范推廣面積擴大,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與機具體系,為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奠定了基礎。實踐證明,保護性耕作是一項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當前與長遠利益兼顧、利國利民的革命性農耕措施。 積極發展保護性耕作是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

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我省保護性耕作區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有周年秸稈覆蓋免耕播種及周年秸稈覆蓋少免耕播種等兩種技術模式。與傳統耕作比較,保護性耕作可提高農田土壤含水率9.3%~25%,增加有機質含量0.3~0.94g/kg,減少農田大風揚塵35.9%~58.8%;每畝平均節約作業成本16.5元,農作物一般增產3%以上。

 

二、主要技術內容

保護性耕作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用化學藥物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從而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

 

保護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項技術內容:一是改革鏵式犁翻耕土壤的傳統耕作方式,實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與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層土壤,基本上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滲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將30%以上的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時,用秸稈蓋土,根茬固土,保護土壤,減少風蝕、水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種,在有殘茬覆蓋的地表實現開溝、播種、施肥、施藥、覆土鎮壓式作業,簡化工序,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雜草為噴灑除草劑或機械表土作業控制雜草。目前在我國旱作耕地實施保護性耕作的主要技術是:秸稈覆蓋技術,免(少)耕播種技術,雜草、病蟲害控制和防治技術,土壤深松技術。

 

 

來源 | 何超波主編《農機農藝結合技術》(版次 2019年4月第一版)節選  

聯系我們

聯系人:張曉平
聯系電話:0431-85542234? 85542357
Email:zhangxiaoping@neigae.ac.cn
地址:高新北區長東北高科技中心A區412室

? ? ? ?如果我們敢想,勇于接受新觀念,樂于同我們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濫用它,我們將會看到保護性農業是引導我們走向前所未見的高產農業的有效途徑。這不僅是為了戰爭時期,更是為了戰后的和平年代
?(Hugh?Hammond Bennett,?1943)
微信掃碼
Image

聯系我們

聯系人:張曉平
聯系電話:0431-85542234? 85542357
Email:zhangxiaoping@neigae.ac.cn
地址:高新北區長東北高科技中心A區412室
微信掃碼
Image
?2022 長春中科東地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備案號:吉ICP備2022007635號?技術支持:龍采科技集團